Back to Top
News Author

ZEN小編

首頁  →  ZEN小編  → 戴家銘 Johnny

編輯

戴家銘 Johnny

台灣ZEN採訪編輯,畢業於中台科技大學 醫學檢驗系 ,因受到日本建築大師啟蒙,在追尋自我旅程中,因緣際會下確立對設計與文字的熱情,也因自幼喜愛繪圖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,踏上自學設計之路。

My Video

家銘的寶島魅影

1,133
964
974
971
More Video
My News

家銘的紀錄在地

林森路

2019,03,26
台中刑務所演武場 炎炎夏日,天空閃熾著豔陽,踩在這日治時期而至今的122年歷史軌跡上,曾經的舊名”大墩”,載著當時的建築來到了2017年的今天,中間經過許多工匠的巧手修復與保養,滿懷著感恩與感謝的心情,回應著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。 今天佇立在我們面前的是興建於昭和於昭和12年(1937),「台中刑務所演武場」,時間追朔日本治理台灣初期的建築沿革,當時的治安風紀,並無司獄官與監獄制度,所以監獄管理事務由縣廳辦理。於明治二十九年(西元1896年)九月警察與監獄事務正式分家。 在日治末期,全島共有監獄八所分別本所三所(台北、台中、台南),支所五所(宜蘭、花蓮港、新竹、嘉義、高雄),為了司獄官練武需要,除了宜蘭與花蓮係直接使用當地武德殿外,其他六所皆設有所屬之演武場,台中刑務所演武場即為其中之一。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建築主要包含演武場、附屬服務空間。樓層數:地上一層;建築本體牆身材料屬RC加強磚造建築,磚牆、其他材料與砌法─磚牆水泥粉光斬假石,建築本體屋牆構造:承重牆結構(硬山擱檁)、混合構造(外承重內柱樑)、其他構造特徵─承重牆結構(加強磚造 )。屋頂主體形式為日式「入母屋屋頂」,上半部屋頂面呈前後兩坡,下半部屋面呈前後四坡,前後屋面由上而下為完整而連續的一個面。屋身主體構架為古典柱式素面面材,並留出較小尺度的外廊。 其現況週邊環境東北側面林森路西側為停車場,南側為附屬建築物,東側亦為附屬建築物,供武者更衣、淋浴、飲水等相關活動與武道場行政人員與教師使用之行政空間、宿舍等。 演武場主體建築內部空間仍保有原貌之木作地板及榻榻米,地板下方特設置有鋼製彈簧之構造,係為減少運動傷害所設計;外觀方面,屋瓦採用日本黑瓦,為日本建築物主要使用之瓦作材料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「鬼瓦」,係日本社殿樣式公共建築元素中重要之特徵。 現今的刑務所演武場,是串連歷史文化與建築,在都會生活上面扮演傳承與觀光機能的藝文場所,除了提供社會大眾擁有聚會場所以外,仍持續扮演傳達文化價值的重要(人文)建築。 資料引用: [1] Natural Way Six Arts Culture Center.,台中:道禾六藝文化館-財團法人道禾教育基金會 [2] 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. 2008年12月: 57-59頁

鹿野鄉

2019,03,26
豐年祭 每年的7至8月,台灣東部原住民有個重要慶典舉行-豐年祭,也是阿美族規模最盛大且熱鬧非凡的節慶,在早期,台灣農作物收成大都在這個時候,而仰賴自然的原住民們,為了感謝神靈所賜予的糧食恩惠,並舉行為期一周的感謝祭,故豐年祭在阿美族人心目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神聖的祭典,也是族人命脈延續根源。 今天我們造訪阿美族的傳統部落-瑞興部落【Pakalaan】,位於鹿野鄉瑞和村1-6鄰,現在部落人口約一百多人。此部落早期由恆春往北遷移至此,並且與現屬寶華部落【Piilasan】結盟,在此地組成大型聚落;隨著時間的流逝,兩個部落一直擁有各自的習俗傳統,族長們為保有部落的特色,便在民國五十四、五十五年,正式宣布各自獨立部落。前面所提的寶華部落,便移至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7鄰定居。 豐年祭到訪第一天,天色已晚,我們在當地人盛情的招待下進入活動中心。在活動進行中,我們與原住民長輩閒聊,輾轉得知現在參加典禮的人數已不如以往踴躍,因此對於我們的到訪相當歡迎,也邀請我們一同參與、了解他們的文化。 那天下午,開典儀式結束後,我們一起參與原住民舞蹈-大會舞,由主持人帶領,依照每個人不同的身高、體型排列在適當的位置,製造出整齊一致的美感。我隨著簡單的步伐,跟著音樂節奏踩踏,大家手臂交錯,無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,人群的開朗笑聲深深溫暖我的心!這是在城市裡生活的我們,所無法感受到的一種原始情感,那麼「純真、快樂、無憂」。 據說以前大會舞一但開始跳,就不停止,直到長老說發號施令,才能夠休息!時代物換星移,為了順應潮流,大會舞在開始後約15分鐘,中間就會穿插部落的傳統舞蹈與即興表演,之後再接繼著群眾的大會舞。 因此在這裡鼓勵大家,來參加部落年度活動,一定要參加大會舞與當地原住民狂歡,沒參加就等於沒來過阿美族豐年祭! 活動當晚,恰巧遇到瑞興部落四年一次的頭目(類似我們常說的長老)選舉,也因此活動提早結束,趁著這難得的機會,便在一旁觀察。 首先由部落中滿20歲以上的人負責提名、投票,接著使用奇異筆,在白板上畫名做記,最奇妙的是,他們的投票箱居然直接拿起地面上的水桶,在筒口上浮貼一張白紙並於上方割一條橫線,做為票券的投入口,物盡其用的創意,實在讓我們感到驚喜,我想這也是原住民的一種隨性自在的豪情吧 補充一點,在選舉進行到投票流程時,發生了現任頭目和上屆頭目當眾吵架的插曲,兩人用原住民的方言激烈地你來我往,後來輾轉問到,原來當時在爭論女生投票權的問題。 第二天晚上,活動會場的人潮增加許多,政治人物前來例行拜票,跟原住民朋友們致敬寒暄,遞檳榔、敬酒好不熱鬧,以往這些場合,可以看到原住民的傳統酒器,但今年已不見這些倒酒器皿,主因是部落的人不希望外界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一直停留在「愛喝酒」上,為了改善形象,因此漸漸取消喝酒相關儀式。 今天的大會舞比昨天更加壯觀熱鬧,因為參加人數變多了,聲勢也浩大許多。今日的重點便是他們在服裝上的設計,原住民朋友們也熱絡起來,穿著各自的傳統服裝。 緊接著來到第三天,這天也是儀式的重頭戲-成年禮,根據早期傳統,豐年祭是為期七天的祭典,在這前四天,男生都得要去溪邊捕魚,並且進行男性的成年禮儀式!象徵著已可獨當一面來打獵養家,接著傍晚時分,原住民女性會熱切的前往迎接原住民男性的打獵歸來。 然而演變至今,原住民男性依然會到附近的卑南溪捕魚,不同的是不再將獵物帶回,而直接在溪邊烤肉,女生則在會場自個兒烤肉,那為什麼原住民女性不能前往溪邊呢?主要是依照習俗規定,獵場是屬於男性的,女性是不能隨便侵犯! 時代變遷,今昔甚遠,年輕一輩的往外遷移 時代變遷雖然造就了人類的進步,但許多傳統文化也漸漸流失變調。原住民朋友們雖費許多苦心,希望能夠將傳統流傳下去,但也抵擋不住外流的人口,年輕一輩到外地工作,導致豐年祭的人數年趨減少,傳統豐年祭舉行一周,演變至今已縮短為三天,許多繁複的儀式也越趨簡化,為鼓勵部落的人參加豐年祭典,也曾實施未參加祭典便罰款的措施,但實施效果都不甚理想。 發人省思的是,如何讓部落的傳統文化得以流傳下去?就以他們的方言,到了年輕的一代很多不會講,少數聽的懂傳統方言,不禁讓人感觸,就這樣流失掉自己的母語難道不會覺得惋惜嗎?到外地工作尋求更多元的生涯發展是大多數的趨勢,這也是導致傳統文化不復以往的主因;只要部落的人們意識到祖先早年在此落地生根的堅持,便會懂得珍重並且延續他們的傳統文化。 值得慶幸的是,族裡的人仍努力維持傳統慶典的象徵儀式,即便過程沒有以往的傳統標準,至少沒有讓它隨著時間消逝,並且保存完整的象徵儀式。期盼部落外移的原住民子弟,每年豐年祭能回一趟參加這場意義重大祭典,與部落裡的人們交流感情,回這個”家”走走看看,將這美好傳承下一代。  
台中王朝 台中大里區,在十五年前可說是台中區死傷最慘重的地區,當時軍警及民間救難人員兩千多人全力投入搶救,造成至少八十人死亡,以及數百人受傷,這份悲傷仍烙印在每個人心中。 其中一直令外界驚訝與不解者,乃部分倒塌、損毀的樓房中,其樑柱竟以沙拉油桶、報紙、磚塊、水泥紙袋混充鋼筋,而且混凝土的承受力,磅數明顯不足,不肖建商偷工減料的惡行,無疑擴大了震災的影響,更增添了無數冤魂。 位於台中市大里區現岱路和新生西路的台中王朝與台中奇蹟,在921當時受災情嚴重,逾上百名住戶受到災害。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,主要還是因為建築結構出了問題以及建商偷工減料。 根據調查,台中王朝偷工減料的情況,包括地質鑽探不實、主筋短少、箍筋未為施作、混凝土強度參差不齊等,在地質鑽探方面,依規定應鑽七口,深度應鑽七十五公尺,但實際卻僅鑽探四口,深度也只有十五公尺至七公尺不等,因鑽探不實,致使建築結構承受力量計算無法精確,因而使得房子蓋好交屋後,整體建物基地地層已下陷十至十五公分,讓住戶居住在潛存危險的結構中。 地震後,整體建物地基再往下沉陷三十至五十公分,致使其中七棟建築物一樓柱體斷裂嚴重倒塌,建築物之五至六樓陷入地下室一、二樓內損毀變形,另三棟大樓則由二、三樓間解體墜落,造成住戶嚴重死傷。 《台中奇蹟》的住戶許小姐表示:「當時倒塌的大樓也已經全數剷平,後來受災民眾成立自救會,過程中錯綜複雜,後來將土地歸屬權給了政府,政府又另外將其土地規劃,讓另外的建商蓋起新的社區。」 述說起當時的狀況,許小姐仍心有餘悸:地震當時,正準備要睡了,只聽見「砰」的一聲巨響,還來不及反應,周圍已經傳出尖叫,不時還有人大喊:「中共打過來了」,回過神後,身旁的丈夫趕緊扶著他一起逃出,到外頭時,台中奇蹟與台中王朝兩棟大樓已應聲倒下,之後根本不敢住在自己的家裡。 2000年初,台中奇蹟成立重建委員會,住戶林文貴先生因具有專業又認真幫忙,因此受到住戶一致推舉擔任重建主委,一路主導原地重建,如今台中奇蹟-大里區富悅新境已重建完成,再造社區新活力。 相較起來,台中王朝的重建就沒那麼積極,一開始本以「以地易地」方式,預計換地至大里重劃區,但後來計畫失敗,重建遙遙無期,且台中王朝的住戶大都是公務人員或老師,收入穩定,政府又配有長期低利家園重建貸款,使大多數的住戶另購房屋,參與就地重建的住戶不多,最後願意參與重建的住戶僅剩11位,與九二一基金會討論後,決定大幅度減棟,保留大面積空地,興建16戶透天店舖住宅。 時間回到15年的今天,重建後的市容,少了當時的高樓住宅,右邊的天空又是一片新的空間,台中市大里區在這次的大921地震中,多棟高樓倒塌,造成民眾家破人亡,多數人在傷痛中,回憶起當時令人感動的事蹟,在災後八十八個小時後,在韓國救難隊的協助下,順利在倒塌的大樓底下救出一名六歲的小男孩張景閎,而台中王朝瞬間成為眾所注目的一棟大樓。 災難發生時,民眾對於「生命的奇蹟」都顯露出無比期待,哪怕是一絲小小的生機也能重燃大家的希望,此外,互相扶持、共同患難的精神更在每個關鍵時刻見處處見真情。 回首這次珍貴的教訓,讓我們能更加珍惜現有、幸福活在當下,因為患難我們更能看見真情,正因為處處有人間溫暖,才讓這個社會生生不息,充滿活力。

烏日 湖日

2019,11,08
川流不息的人文地方 湖日社區位於在台中烏日區,鄰近台中高鐵站的地理位置上,有著豐富的川流樣態,包含鄰近大里溪、烏溪、貓羅溪、筏子溪諸多河流,在八七水災以前還具有上述河流匯合成日狀的湖泊,將其打造河流運輸中心的“湖日港"(節錄自試撥烏雲喜見日 ─烏日地名之謎)   自古以來結合了農務與港務的地方任務,也形成一個具有歷史底蘊的特色城鄉聚落。 ▲烏日大橋,位於貓羅溪與烏溪處的兩溪內夾角地帶   昔日港務休憩站的華麗轉身 隨著時代變遷,下街仔的港務使命漸漸褪去;在現代都市規劃的發展下,仍扮演著運輸中繼點的重要角色,昔日的湖日港,現今建設了高鐵台中站、台74線快速公路及跨烏溪的烏日大橋,形成一種以“交通效率"為特色的地景。 ▲湖日社區的空景,印入眼簾的雙軌共構 融合傳藝的說唱發展社區文化 經過各時代的時空流逝,湖日社區的居民,透過社區場域,凝聚了共好、共生、共創的公民意識,並發展出戲劇表演,作為地方代表性活動之一,結合早期生活故事與地方神祇的佳話,演繹湖日地方文化,凝聚社區意識,傳承在地特色與文化。 ▲湖日戲劇,帶動地方故事傳承與銀髮族共好聚樂   以台灣特有的民俗活動「神明繞境」作為主題;地方居民與耆老們攜手詮釋各種角色,從主神“王母娘娘"再到守護神四大天王、仙女、神獸,最後繞境祈福社區完成後,回到地方信仰中心「寶興宮」。 透過影像與自媒體平台結合,翻轉社區文化保存形式,加入人文巧思的拍攝,使傳統文化的呈現更增添色彩。   1.烏日區湖日社區:湖日樂齡戲劇班-王母娘娘神仙繞庄境(2019~)   2.烏日區湖日社區:湖日樂齡戲劇班-神牛SOLO(2019~)
More News
My Topic

家銘的專題藝事

楓樹社區

2019,03,26

2,544

2019,03,26

1,479

13,856

More Top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