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Local Record

紀錄在地

首頁  →  記錄在地  → 台灣正港的「土角屋」,百年歲月的足跡
台灣正港的「土角屋」,百年歲月的足跡

土角屋

近年來,台灣各地區都吹起一股保存文化、創意生機的口號,在各個舊社區的角落發揮藝術與商業的結合,不斷的讓老文化擁有與現代互動的魅力,擁有168年以上歷史的老社區-楓樹社區,就擁有這樣的古文化建築-「土角厝」

早期台灣村民,搭築茅草屋而居是共同寫照,因為就地取採既輕鬆且方便,只是每逢刮風下雨,這樣簡陋的房屋禁不起狂風豪雨的摧殘,於是漸漸地居民以特有的竹子編築牆板,再塗以泥巴,一方面可以

填補縫隙,另一方面也可強化板牆的結構。

除了牆板以外,屋頂的材料也逐漸從茅草進步為黑瓦,黑瓦質地厚重比較不怕颱風的侵襲,但也需要有更堅固的牆板來支撐黑瓦的重量,於是村民就地取材,用米糠攪拌泥土製成土磚,而步入「土角厝」的時代。從這點來看,可以發現早期的人們,在大自然的素材應用,是非常具有創意,且又環保。

「土角厝」在一九七○年代還是很盛行,隨著經濟的發展,村民為了提升生活品質,在原來的基礎上,將土牆外觀塗上石灰或者水泥,成為土角厝升級為磚瓦厝的前驅。在土角厝的時代,土牆或者是沒有鋪水泥的地板總是坑坑洞洞的,跳蚤或者其他昆蟲也常寄生在上面,人們常常不堪其擾。
 

時空推移來到了現代,隨著建築工法的進步,老房子要如何適應現代環境?

這戶人家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,以土磚牆的結構為基礎,並在其結構脆弱的地方,加入了水泥和油漆的做補強的動作,保留了主體面,是一個很用心的示範。

回過頭來,老房子的資產所有畢竟不是我們所能干預的,這也造成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窺覷,也是我國現在文化資產難以保留的原因。
 

盼地區機關更能重視台灣老文化的價值


然而以楓樹社區來說,此建築保存的完整程度之高,即使歷經921大地震依然完整佇立,也可看出在結構上的用心。

因此在此呼籲,走訪楓樹社區時不妨好好用心欣賞這些老建築,回味時代的興衰起落。

審核編輯:黃羿馨

文章摘要

Summary

ZEN小編

News Author

TAG關鍵字

Key Word

← Prev
↖ Go News List
Next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