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Local Record

紀錄在地

首頁  →  記錄在地  → 大港時代 - 序
大港時代 - 序

話哈瑪星歷史

Zen小編: MerlaMerla
前言
搭乘高雄捷運至西子灣站,彎進巷弄,來到一個名字特殊的地方,哈瑪星。
如同許多靠海的地方,空氣裡混雜著淡淡海鹹與漁船燃油氣味,有著一座信仰中心,當然,也有著一所小學、熱絡的市場…。然而在這裡,一切看似平凡的生活場景,總給人感覺乘載著很深很重的故事,細看小巷弄裡不起眼的老屋,從窗花到屋頂鏤花設計都極具巧思,隱隱約約蘊藏著一種貴族氣息,透露出曾經的富庶與繁榮。
走入哈瑪星,很難不對它的故事感到好奇。透過常民生活及討海人的眼睛,拼湊哈瑪星精彩的故事,窺見臺灣漁業發展興衰與變遷的縮影。
▲哈瑪星曾是臺灣漁業重要的港口。 
「哈瑪星」的由來

哈瑪星,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地名,就位在高雄西邊一隅。
回溯歷史,哈瑪星所在之處曾經是一片汪洋。日治時期,日本人重整淤沙嚴重的打狗港,將港內挖起的淤泥填築以擴大港口腹地與市街,於是形成了這一片新生地。今天的哈瑪星泛指南鼓山一帶,於當時,哈瑪星則涵蓋了新濱町、壽町及湊町,並且擁有濱海鐵路能夠通往商港、漁港以及魚市場,而這一條通往漁港的鐵路,日語稱作「濱線」(はません,Hamasen),在地居民便以臺灣話稱之為「哈瑪星」。

▲港口連接鐵道,也連接起哈瑪星的繁榮。
日不落城的歲月
重整過後的打狗港以嶄新樣貌超越安平港,成為南臺灣第一大港市。而湊町不僅擁有寬廣的街道、現代化的自來水及電器設施,意識海陸交通的樞紐,是一所、警察署、郵政總局、現代化市場與小學校等街設立於此,成為市政、金融、醫療的中心,已然是現代都市話的雛型。
1959-1960年代,隨著近海、遠洋漁業日趨發達,大量外來人口湧入這裡。當時,學校不斷地增班因應,港口船隻絡繹不絕,魚市場交易熱絡的盛景不言而喻。直到漁業重心移往前鎮漁港,哈瑪星繁榮難再,絢麗歲月才趨於平淡。
哈瑪星因港口而興盛,也因漁業發展重心移轉而沉寂。

 

文章摘要

Summary

ZEN小編

News Author

TAG關鍵字

Key Word

← Prev
↖ Go News List
Next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