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Local Record

紀錄在地

首頁  →  記錄在地  → 從唐朝開始廣傳的月老星君傳說
從唐朝開始廣傳的月老星君傳說

擁有一段好姻緣是每個人的願望

擁有一段好姻緣是每個人的願望,但感情可是不努力就能有成果的,畢竟有句話說:「感情是不能勉強的」,即使你再嘔心瀝血的付出,對方不愛你就是自作多情,也因此「真愛」才會顯得如此珍貴、難得,儘管如此,這事上還是有許多痴男怨女在苦苦地尋找另一半,這時供奉掌管姻緣的「月下老人」廟,就因此應映而生了。

提到「姻緣」民間有許多神話傳說,從西方愛神邱比特到中國的月老,都可以見到民眾對於愛情的期望,俗話說:「千里姻緣一線牽,無緣對門不相識」,這條無形姻緣線的負責人,就是月下老人。

月下老人又稱月老公,簡稱月老,是婚姻之神,相傳是人間的「媒神」,最早出現在唐朝李復言所著作的《續幽怪錄˙定婚店》,唐代元和年間,杜陵有一個叫韋固的人從小父母早逝,因此想早點成家娶妻,但經過很多次媒合都失敗。

元和二年的時候,韋固去清河拜訪朋友,暫住在「南店」這間客棧裡,同住客棧的張姓客人聽説他還沒有娶妻,想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兒介紹給他,約定明早在龍興寺門前碰面。

天還沒亮,韋固就趕往龍興寺,沒見到張姓客人,卻見到一個髮鬚銀白的老翁坐在台階上,靠著布袋在月光下翻書,他好奇地走過去偷看,發現書上沒有一個字是看得懂的,老翁笑笑説:「這不是人間的書,上面所記載的,是天下男女的姻緣。」

韋固半信半疑,又問布袋裝什麼東西,老翁回答:「是紅色的線,用來繫夫妻兩人的腳,在出生時就繫住了,以後就算是仇敵之家、貧富懸殊、醜美不等、相隔萬里,也會成為夫妻。」韋固覺得驚奇,再問:「我的妻子是誰?」老翁翻了翻書說:「宋城南店北面賣菜陳婆的女兒,今年才三歲,十六歲時會與你結為連理。至於潘昉的女兒,你沒有緣份。」

韋固暗想,她16歲時,我已過30歲了,於是又問:「能不能夠看一看未來的妻子?」老翁便領他進入一個菜市場,看到有個瞎了一隻眼的婦人,抱個小女孩蹣跚而來。指小女孩説:「這就是你的妻子。」韋固生氣地説:「我怎麼能娶鄉下老太婆家的粗俗女兒,不如殺了她吧。」老翁哈哈大笑:「已經是紅線綁著的緣分了,不可能改變的」話一說完便飄然而去。

韋固哪裡肯信?便下令叫僕人殺了小女孩,僕人膽小,行刺時一時緊張,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間,便拔腿逃之夭夭。經過這件事之後,年復一年,韋固的求婚都沒有成功。轉眼十多年過去了,韋固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當了參軍官,但仍未娶妻,相州刺史王泰欣賞他才學過人,將女兒許配給了他,擇定黃道吉日拜堂成親。

新娘美若瑤池仙子下凡,韋固非常滿意,夫妻相敬如賓,但新娘眉間總貼一朵彩色紙花,晚上睡覺時也不取下,沐浴後還要重新貼上,韋固忍不住詢問原因,才知道是小時候被歹徒刺傷,所以才貼紙花掩飾傷疤,韋固暗暗吃驚,原來王氏襁褓中時父母雙亡,跟靠賣菜為生的奶媽陳氏艱難生活,後來陳婆打聽得她的叔叔王泰當了刺史,便送給王泰收養。
王泰當作親生女兒一般對待,撫養至16歲時把她嫁給韋固,聽完妻子敘説,韋固大為詫異,想起了當年龍興寺前遇見老翁對月翻書事,認定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間婚姻的神仙,逢人便津津樂道這樁奇遇,至遠近皆知,後來宋城的縣宰聽說了這件事,就將南店這間客棧改稱為「定婚店」。

月老的故事廣傳於民間,並融入後世的戲劇及文學之中,元代雜劇曾瑞卿《留鞋記》第一折:「何須月老,則你是良媒。」文中二句足以看出當時的人已經把月老當成掌管姻緣的神明,明朝的劉兌也將月老的故事改編成雜劇-《月下老定世間配偶》。

直至現代,我們生活的周遭都有月老的蹤跡和相關元素,例如九把刀的小說《紅線》、港劇《天降奇缘》、四大天王劉德華也發行過《月老》專輯等等,甚至連婚配公司也取名作「月老銀行」。

由此可見月老的魅力非凡,也從這些現象看到,許多人對於「愛情」的渴望和執著,雖說掌管愛情與婚姻的神明還有泗洲佛、海神、月神(俗稱太陰娘娘)等等,但真正在配對「正緣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真愛」還是月下老人的工作。

文章摘要

Summary

ZEN小編

News Author

TAG關鍵字

Key Word

← Prev
↖ Go News List
Next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