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Local Record

紀錄在地

首頁  →  記錄在地  → 中元節起源-道佛大不同
中元節起源-道佛大不同

中元節

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,道教稱之為中元節,佛教則為盂蘭盆節,雖然起源有所不同,但因都有誦經、佈絕食物以及超渡亡魂等儀式,因此中元節和盂蘭盆會便同時流傳下來。


關於鬼月起源有多種傳說,在古代,農曆四月開始天氣濕熱、病毒滋生、蚊蚋蟲蠅肆虐,又因當時飲食與衛生不佳,百病齊生,傳染病四處橫行,在這幾個月染病的人,多撐不過農曆七月,在迷信心態下,人云亦云以為傳染病橫行乃因餓鬼作祟,只要準備豐盛祭品祭拜餓鬼,便可消災避禍,之後到八月天氣轉涼,病痛也逐漸好轉,後來演變為鬼月普渡餓鬼可消災避禍的習俗。

 

中元之名起於北魏,中元節又稱「鬼節」,傳統信仰中,三官大帝為掌管天、地、水三界的神祇,閩南語所稱的「三界公」與客家話所稱「三界爺」都是指三官大帝,根據五雜俎的記載,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,為「天官」賜福日;七月十五是中元,為「地官」赦罪日;十月十五是下元,為「水官」解厄日。


因地官大帝生日為農曆七月十五,習俗中民眾都會在此日祭拜,祈求地官赦免罪過,普渡孤魂,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-「盂蘭盆會」,稱為「屋蘭瑪納」(印度話ULLAMBANA),盂蘭盆原意為「救倒懸」,是來自民間「目連救母」的故事,相傳目連是孝子,其母親劉氏因破誓殺生,受勾魂使者捉進地府,被閻王判入餓鬼道。劉氏在餓鬼道內,頭下腳上的被「倒懸」著,不能進食。

 

目連為救母親,遠走西天,請求如來佛祖賜予錫杖及明珠,破地獄,尋母親。最後為救母親,更不惜與地府眾差大打出手。經佛祖調停,目連答應每年七月,以十方僧眾,為母親誦經,化解母親的罪孽,以救倒懸之苦,目連以舉行法會,誦經施食,終於能夠從地府超渡母親的魂魄。

民間以同樣的方法,在七月舉行功德法會,超渡孤魂野鬼,農曆七月便成為所謂「鬼月」,七月十五演變為「中元普渡法會」。

 
文章摘要

Summary

ZEN小編

News Author

TAG關鍵字

Key Word

← Prev
↖ Go News List
Next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