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Local Record

紀錄在地

首頁  →  記錄在地  → 文化、產業、大風吹
文化、產業、大風吹

全美戲院

曾幾何時,充滿濃濃手工人情味的看板全都換成了電腦輸出?
記憶中的老戲院,何時已人去樓空,被百貨公司的大影城所取代?
我翻開歷史的摺頁,細細讀著這些屬於一九六O、七O年代的故事。
赫然察覺,一場名為「現代化」的狂風,正朝著我們鋪天蓋地襲來。

民國一百年,一個新世代來臨,科技的進步,在這一個世紀捲起了一陣狂風,各種文化產業重新洗牌。三、四十年前,正是電影的黃金時代,戲院林立,在娛樂甚少的當時幾乎是天天爆滿,而當時和戲院一樣風光的,莫過於戲院外的巨型「扛棒」-手繪的電影看板,只是隨著科技進步及時間的推進,手繪電影看板漸漸被快速、方便、便宜的電腦輸出影像取代。

手繪「扛棒」的手藝不再,現在只剩南部幾位老師傅有著這身本領:雲林的鄭井師傅,台南的顏振發師傅和高雄高金祥師傅,而繼續堅持使用手繪電影看板的台南「全美」及「今日」兩家戲院,現今仍由顏振發師傅一人作畫,聳立於全美戲院外一幅幅大型手繪的電影「扛棒」,就是顏振發師傅的心血結晶。

全美戲院對面外牆上懸掛八幅小型的懷舊電影看板,這是顏振發師傅配合全美戲院六十週年及紀念昔日影帝-歐威所舉辦的活動,全美戲院對於台南人和顏師傅而言,不僅只是一個商業型的戲院,他更是台南人共同的回憶,外牆掛著《蚵女》、《養鴨人家》、《彩雲飛》、《海鷗飛處》、《秋決》、《汪洋中的一條船》以及《王哥柳哥遊台灣》,每一幅看板,都像一面時空鏡子,看著望著,不禁讓人如癡如醉地跟著跌進往日時光。


從民國 39 年興建完工的「全成第一」戲院,到後來吳義垣接手的「全美戲院」,建物本身已有 50 餘年歷史,巴洛克式建築及戲院屋頂的日式烏瓦,都充分表現出歷史美學,更難能可貴的是全美戲院是少數至今仍採用手繪電影看板的戲院,為人文薈萃的府城,更添一筆濃烈的復古色彩,大型影城紛紛崛起,許多小戲院招架無力,但全美戲院卻逆向操作,近年來,除了播放二輪電影、提出各種套票優惠外,也不定時播放藝術電影,結合地方藝文活動,配合南方影展,提供場地給學生作為影展發表的平台,除了商業利益考量外,更是地方人文傳承的典範。

 
文章摘要

Summary

ZEN小編

News Author

TAG關鍵字

Key Word

← Prev
↖ Go News List
Next →